衡水农村新民居靠地下热水取暖
本报讯(通讯员乔建良
孙少英
刘兴华)“今后冬天再也不用烧煤炉了,咱农民也能用地热取暖啦!”说起新建的新民居楼房,衡水市桃城区赵圈镇赵圈村赵向龙十分兴奋。赵圈镇在新民居建设中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供暖,打造环保型新民居,开了农民享用新资源之先河。
10月9日,在该镇镇区新民居建设现场看到,楼房建筑与钻打地热井一同进行。坐落在镇区的天然城小区,是该镇新民居联建点之一,采用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方法,利用闲置的收棉站旧址,从今春开始,兴建7栋多层住宅楼,能容纳镇区范围内4个村近300户入住。
新民居是让农民享受美好生活的住所,冬季采暖设施必不可少。由于这个联建点远离市区,不能与集中供热管连接,只能就地开源。在这种情况下,新民居建设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开拓思路,摒弃用锅炉采暖的传统做法,打地热井为新民居供暖。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,投资100多万元,打一眼1500多米深的地热井。
新民居采用地热供暖是时尚之策、明智之举,该联建点项目负责人赵立志介绍,地热采暖没有煤炭这个高碳能源的消耗,无温室气体和灰尘排放,符合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要求。虽然不烧煤,并不降低供暖效果,供热设施投入使用后,六七十度的地下热水通过提水工具和输送管道,送进居室地板中的散热管,供热面积达2万平方米以上,每年冬季可少烧煤炭数百吨。